友站連結1

友站連結3

媽祖生日

媽祖生日是哪一天? 2025年媽祖的農曆誕辰為3月24日,換算成國曆為4月20日星期日。 許多廟宇會提前於4月中旬起陸續展開遶境與祝壽活動,最受矚目的包含大甲 ...媽祖生日拜拜供品 ... 小孟老師透露,可選擇當季水果橘子、柳丁、葡萄、蘋果、香蕉、鳳梨、西瓜、哈密瓜等,而且供品以「單數」為主,水果3~5項,象徵是吉祥。天后寶誕,即媽祖誕辰,也稱為天后誕、媽祖生、天妃誕、天妃祭,是慶祝天后(媽祖)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,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。相傳天后(媽祖)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。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聖誕,在此之前,各媽祖廟便會開始進香。進香有三個意義:謁祖、靖綏四境、拜訪友宮,而這時也就是全臺痟媽祖、祭拜媽祖的 ...第四種說法謂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二十三日,卒於大中祥符元年(979-1008)十月十日。《南渚林氏族譜》〈靈女〉即持此說,謂:.媽祖聖誕時,有時還需到外地請別的媽祖來當客神,因此,在巡境之前,廟宇通常會舉行「請媽祖」或「迎媽祖」的活動,以便主神和客神一起參與巡境。 為了媽祖祭典的需要,各村莊也 ...今年4月20日(農曆3月23日)是媽祖生日,也稱「媽祖生」,對各地媽祖廟來說,每年接近這個時候都是舉辦祝壽典禮的宗教盛事時間點,也包含著名的大甲媽祖遶境、新港奉天宮的媽祖 ...媽祖生日. 媽祖生日,又稱天上聖母誕辰,是紀念媽祖誕生的日子。媽祖,本名林默娘,相傳生於宋代福建湄洲島,自幼樂善好施,能預測天氣變化並拯救海上遇難者, ...好天氣倒數!中央氣象署指出,今(19)日水氣偏多,午後北部、東北部及各地山區要留意零星短暫雨。23日受到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,各地降雨機率提高,24、25日降雨持續,北部及東北部高溫下降幅度明顯,提醒民眾要留意降雨及溫度變化。 大S今年2月因病辭世,與前夫汪小菲所生的一雙兒女近日被目擊現身北京,與生父、奶奶張蘭、繼母馬筱梅等人在一起,這是姊弟倆在母親過世後,首度被拍到現身中國,備受關注。 生活中心/張予柔報導今天迎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,除了是媽祖的生日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「穀雨」。這一天代表著春天快結束了,天氣變暖、雨水也變多,大地變得更加有活力。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,這天除了拜媽祖,其實也像台灣的母親節一樣,要記得向媽媽表達孝心,祝福她健康平安,家運也會跟著順利。 今天是農曆3月23日,也是媽祖娘娘的生日,目前經有不少信徒湧入祭祀媽處組的宮廟祝賀,也祈求未來的日子可以平安順利,知名民俗大師廖大乙就說,媽祖誕辰當日靈動力強大,若想祈求平安發財的信眾們也要好好把握,也要「愛屋及烏」祭祀媽祖身旁的左右護法千里眼、順風耳,讓事業可以蒸蒸日上。 「天上聖母」媽祖的生日是農曆3月23日,而今年是國曆4月20日,也就是本週日,剛好是24節氣中的「穀雨」。對此,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分享了幾招拜媽祖的小撇步,還點名了「3個生肖」拜完媽祖後,好運立刻到!其中「屬狗」的不僅正財提升很多,偏財也滾滾而來。 原文請見: 媽祖生日!「3生肖」必拜 正財、偏財全都來 /編輯 陳怡伶 報導【給你滿滿滿的娛樂八卦和獨家,追起來】 媽祖 生日週日(20)登場!媽祖生日拜拜供品可準備糖果餅乾、水果等,禁忌千萬別犯,可轉運、補財庫!另外,小孟老師點名3生肖必拜媽祖,下半年財運超旺!「天上聖母」媽祖農曆3月23日聖誕,俗稱「媽祖生」,今年在國曆4月20日,剛好是24四節氣中的穀雨。小孟老師在臉書「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」分享拜媽祖撇步,包括: 小孟老師透露,可選擇當季水果橘子、柳丁、葡萄、蘋果、香蕉、鳳梨、西瓜、哈密瓜等,而且供品以「單數」為主,水果3~5項,象徵是吉祥。另外是清茶、紅龜粿、紅色湯圓、麵線、化妝品、保養品、鮮花。 媽祖生日當天,屬龍的朋友去廟中拜拜時,建議外貌打扮一下,可以提高戀愛運,若有暗戀對象,能贏得對方芳心。 屬豬者在媽祖生日這天拜拜,必能獲得「神明的加持」,會帶來事業運、貴人運,身邊同事、朋友都會靠過來,有機會得到賞識,進而升官加薪,或者事業走強的機會。 媽祖聖誕這天拜拜,屬狗的朋友會有「福報出現」,不論正財、偏財都會提升很多,只要事業上積極努力,都有機會拿到業績獎金或紅利,另外也能小試手氣,贏得額外財富。 72歲資深藝人廖峻(本名:廖滋源),17日驚傳3度中風,緊急送醫後,醫生判定腦部出血,送加護病房持續治療,引發外界關心。兒子廖錦德今(20日)發聲,公開目前心情。 2026高雄市長選戰已經提前開跑,民進黨已有邱議瑩、林岱樺、賴瑞隆、許智傑等人表態爭取提名;國民黨則有立委柯志恩積極勤跑基層。YouTube頻道昨(19)日在高雄建興市場,針對「2026高雄市長選舉,您最支持那個政黨推出的候選人?」進行街訪,投票結果顯示,國民黨20票、民進黨18票、民眾黨0票。媽祖遶境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盛事之一,也被譽為「活的民俗文化資產」。每逢媽祖聖誕前後,各大宮廟會舉行為期數日的遶境活動,信眾跟隨媽祖鑾轎徒步行走數百公里,沿途進香、祈福、鑽轎底,象徵與神同行、消災解厄。途中不乏信徒自發設桌供餐、搖旗吶喊,場面壯觀,既是信仰,也是台灣人情味的極致展現。 媽祖生日習俗1. 遶境與進香: 提到媽祖生日,大家腦海中浮現的第一畫面,絕對是熱鬧壯觀的遶境場面。像是舉世聞名的「大甲媽祖遶境」、「白沙屯媽祖進香」,信徒們徒步隨行數百公里,不畏風吹日曬,甘願吃苦、睡地板,因為相信這是一種身心修行,也是一種向媽祖獻上的虔誠之心。 媽祖聖誕這天,家家戶戶會前往在地媽祖廟上香祝壽,並準備壽桃、米糕等供品祈福。部分信眾也會選擇當天「擲筊請示媽祖」,詢問關於事業、姻緣或健康的指引。 2025年4月20日「媽祖聖誕日」將登場,這一天同時也是「穀雨日」。作為華人世界信仰最廣、香火最鼎盛的女神之一,媽祖不僅守護著海上平安,也成為現代女性心中的庇佑女神。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這一天,全台各地廟宇都有熱鬧的慶典與繞境活動。馬祖生日這一天有哪些習俗、禁忌,拜拜要準備哪些祭品才能開運?一起往下看下去! 媽祖本名林默,暱稱「默娘」,又稱天上聖母、天后、天妃、湄洲娘媽、媽祖婆、姑婆嫲等,宋代出生於福建莆田,自幼聰慧靜默,據說擁有預知天候、救助海難的神奇能力。相傳她能「靈魂出竅」,在危急時刻拯救海上遇險的漁民與鄉親,因而被尊奉為「天上聖母」。 隨著時代推進,媽祖信仰從福建沿海流傳至台灣、東南亞,甚至遍及全球華人社群。如今的媽祖,不僅是漁民的守護神,更象徵著慈悲、智慧與無私庇佑,成為現代人心靈寄託的重要力量。 2025年媽祖的農曆誕辰為3月24日,換算成國曆為4月20日星期日。許多廟宇會提前於4月中旬起陸續展開遶境與祝壽活動,最受矚目的包含大甲鎮瀾宮、白沙屯拱天宮、北港朝天宮等,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信眾徒步跟隨,只為祈求平安順遂與一整年的好運到來。 媽祖生日習俗2. 祝壽法會與祭典 : 各地媽祖廟會在誕辰這天舉行隆重的祝壽法會,擺設三牲五果、鮮花素果,並邀請法師誦經祈福,向媽祖感謝一年來的護佑與庇護。 媽祖生日習俗3. 平安餐與吃素: 不少信徒會選擇在媽祖生日當天吃素或參加廟方準備的平安餐,象徵淨化身心,以最純淨的狀態感謝媽祖恩澤。不少廟宇也會發送壽桃、平安糕等結緣小點,甜中帶福,別具意義。 媽祖生日習俗4. 煙火與藝陣表演: 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廟宇活動中,常可見北管樂聲、陣頭巡演、八家將陣式,以及神轎競技、夜間煙火秀等,將宗教信仰與台灣民俗文化緊密結合,展現出繽紛熱鬧的台灣廟會風情。 命理專家 小孟老師 指出,2025年媽祖聖誕當天,有三個生肖特別適合前往媽祖廟參拜,開運效果將更加明顯。不僅有望在下半年迎來轉職良機、桃花盛開,甚至財運也可能直線飆升。記得帶回一枚「媽祖御守」或香氣柔和的小香包,讓神明的庇佑,陪伴妳一整年安穩又旺運。 ELLE participates in various affiliate marketing programs, which means ELLE gets paid commissions on purchases made through our links to retailer sites.此外,海洋的國防功能更不容忽視,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,不但是漢族宣揚國威的盛事,也是世界史上的大事,更比哥倫布早一百年!鄭和每次出航前都會率領兩萬七千餘名官兵祭祀媽祖祈求航海平安,場面壯觀浩大,也曾兩次奉明成祖之命到湄洲主持祭祀大典並擴建廟宇。 不過,根據中國文革後在湄洲媽祖祖廟出土、且被官方鑑定為真的「元朝石雕媽祖元始金身」顯示,媽祖原始前身是中亞摩尼教的僧伽大師,尊稱為「泗洲文佛」。他於唐高宗時來華,在東南省分傳教,因為摩尼徒著白衣白冠,所以僧伽被視為白衣大士(觀音形象之一)的化身,因此,媽祖可能是摩尼教、佛教、巫覡教、道教混合而成的信仰。對泛神信仰的漢人來說, 宗教 是融合而非對立,這反而促成了媽祖信仰傳播的相容性。 相對於傳說的豐富,正史對媽祖的出身卻無記載。其身世多根據最早的南宋〈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〉及後來的廟誌與地方誌而來:媽祖為林氏,無名諱,是南越一帶巫覡信仰的神職人員,有特殊能力,能為人治病、預測、祈福,死後信徒於福建湄洲島為其立廟祭祀。宋徽宗時,大臣允迪出使韓國,在今東海(當時稱南海)遇海難,船隊中除了允迪所乘船隻有一女神相救,其餘皆沉溺,因而認為是湄洲女神媽祖顯靈,回朝稟報後,徽宗便詔賜「順濟」廟額,是媽祖封神之始,從此在漢族及世界的神壇嶄露頭角。 根據《天妃顯聖錄》,媽祖是宋朝福建省泉州府莆田縣湄洲島的姑娘林默(「娘」是尊稱),自幼茹素習道,善用道術為百姓消災解厄,深受鄉民愛戴,被視為仙人,二十八歲時天命至,於九九重陽登湄峰最高處羽化成仙。其序文即言明,媽祖是觀音大士轉身(另有媽祖曾向觀音習道的傳說)。此外,亦收錄有媽祖收服千里眼(綠色金精)、順風耳(紅色水精)為部將的傳奇。至於保生大帝(大道公)前來求婚,因而與媽祖大鬥法的軼事,則純粹是民間戲曲。 ●本文摘選自 柿子文化 出版之《神靈臺灣.第一本親近 神明 的小百科(暢銷紀念版):長輩沒教,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、 拜拜 小知識》。 👉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,立即閱讀! 祂是航海女神,也是深入庶民生活,和藹可親、可靠及可私密話語的婆媽,也許,正因為祂不是高高在上的命運主宰,象徵的也不是帝性統治,所以才能以凡人之身晉升天后,受皇帝親頌「功與天齊」!祂,就是媽祖。 媽祖 信仰 之廣所帶來的小小困擾,就是常讓我們搞不清楚其眾多的分類與稱謂。然而,這不就是媽祖在臺灣獨有的文化嗎? 民間流傳的媽祖故事眾多,其中不乏佛教版或誌怪版傳奇,現在普遍採用的是明末清初湄洲昭乘和尚編錄的《天妃顯聖錄》,完整收錄並考證媽祖的傳說、紀事,被視為原始媽祖資料的重要依據,大約編輯於明末,清廷改版過三次。 中國海岸線一萬八千多公里長,除了擁有重要的漁場與資源,可養牧百姓並提供豐富物資,海上貿易也能帶來收入。中國自漢朝起就展開與異族的航海通商,唐初即設立第一個市舶司─海關;中國的海上貿易被稱為「海上絲綢之路」,以東海、南海航線為主,甚至遠至非洲與歐洲,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福建省泉州市,也就是媽祖的故鄉,所以海洋促使媽祖信仰興盛的說法幾乎是確立的。但此說明顯有誤,若生於元祐八年卒於雍熙四年,則生年晚於卒年,前後顛倒;若生於太平興國四年卒於雍熙四年則卒時年僅九歲,也不合理。 第三種說法謂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(1093)三月二十三日,卒於雍熙四年(987)二月十九日。乾隆《莆田縣志》卷三十二人物志,仙釋,〈天后〉條即持此說,但在出生年又加註:「一云太平興國四年。」太平興國四年為西元九七九年。乾隆《仙游縣志》亦持此說。 李獻章氏在所撰〈以三教搜神大全與天妃娘媽傳為中心來考察媽祖傳說〉,曾考證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編者撰寫天妃娘娘傳時係以生於唐大曆元年臨水夫人傳為基本資料,致將唐天寶元年當作天妃出生年,故此說亦無根據。 後人據之。如《天妃顯聖錄》、《敕封天后志》、徐葆光《中山傳信錄》、周煌《琉球國志略》等書均採此說,而《天妃顯聖錄》進一步寫出誕生日為三月二十三日,雍熙四年(987)九月九日於湄洲嶼飛昇。此說已相沿成俗,清代以降各地廟宇舉行媽祖祭典均於此二日為之。 第一種說法謂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),卒於雍熙四年(987)年。最早提及生於建隆元年者為宋末元初的莆田文學家劉克莊,劉氏所撰〈風亭新建妃廟〉,謂: 每年到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時,就四處可以看到天妃的信眾們在辦各式各樣的活動,因為這天正是媽祖娘娘的生日。但你知道在歷史上的林默娘,出生年份有很多種說法嗎?到底這些說法的由來是甚麼,可信度又如何呢?且聽聽研究媽祖信仰多年的蔡相煇老師在《天妃顯聖錄與媽祖信仰》一書中的分析吧! 第二種說法謂生於唐天寶元年(742)三月二十三日,卒年不詳。明萬曆年間編印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卷四〈天妃娘娘〉條謂: 第四種說法謂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二十三日,卒於大中祥符元年(979-1008)十月十日。《南渚林氏族譜》〈靈女〉即持此說,謂: 《南渚林氏族譜》修於明朝英宗正統年間,其後數度重修;開房祖為九牧林藻六世孫林杭。《南渚林氏族譜》成書於明朝中葉,早於《天妃顯聖錄》編輯年代,其可信度也不低,僅因其流傳不廣,致學者罕引述之。 上述四種說法,第一種謂生於建隆元年,係據劉克莊〈風亭新建妃廟〉而來,劉文本在歌頌媽祖生在宋朝,死後保國佑民與國祚相依長存,本不足為林默生於建隆元年之據;且建隆元年莆田尚處割據時期,未歸宋朝統治,且林默曾祖父於周顯德年間隱居湄洲嶼,二、三年後其第七個曾孫即誕生,不合情理。第二種生於唐朝說雖出自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但與現存宋元史料記載無一相符,故後世無人認同其說。第三種生於宋元祐八年之說,比對廖鵬飛、丁伯桂兩人所撰廟記均有元祐丙寅(元年,1086)媽祖託夢聖墩建廟之事,可知其年分太晚。媽祖是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,所有鄉鎮都有媽祖廟的存在。桃園慈護宮因供奉天上聖母,有關媽祖的祭祀與繞境活動亦以其為中心,主要集中在三月 ,因此臺灣地區有著「三月迎媽祖」的諺語,除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慶賀誕辰之外,進香與迎媽祖的活動也極為普遍。 桃園慈護宮在媽祖生日前後舉行的重要活動是巡境的儀典,媽祖在其轄境內巡繞,以保祐境內平安,繞境範圍包括桃園區、八德區與龜山區部分地區。媽祖聖誕時,有時還需到外地請別的媽祖來當客神,因此,在巡境之前,廟宇通常會舉行「請媽祖」或「迎媽祖」的活動,以便主神和客神一起參與巡境。 為了媽祖祭典的需要,各村莊也會準備各式各樣的熱鬧陣頭,以便在迎神賽會時得以代表村莊參與別莊活動。因此,媽祖的祭典也帶動了如布袋戲、藝閣、北管、歌仔戲、 陣頭等各項民俗曲藝與武藝的發展。 神功戲 是「為神造就功德」的戲劇表演,一般在神誕、建醮、開光、傳統節日等場合上演。現時香港仍有多個地方社區舉辦天后誕神功戲,包括 長洲 西灣、 西貢 糧船灣 、 茶果嶺 、 蒲台島 、 青衣 、 坪洲 、 石澳 等。神功戲以 粵劇 為主,一般演出三至四天,戲班除演出首本劇目外,還會演出例戲如《封相》、《賀壽》、《加官》、《送子》等,娛神娛人,達至神人共樂。 媽祖信俗已於2009年列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的「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」,而香港天后誕更於2021年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。香港天后誕是中國境內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,不具有悠久歷史,而且植根社區,從未間斷。在天后誕慶祝活動中,除了信眾會帶備祭品到天后廟參拜還神外,還有接神、神功戲、花炮及巡遊等儀式活動。 民間信奉天后為護海女神,漁民與 疍家 人信奉最深,沿海沿江多建有天后宮。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,各地均有祭祀活動。如 三水縣 西南鎮及 汕頭 等地的天后廟,舊時每隔三、五年都會 打醮 、 擺會 。共和國後逐漸被廢,但仍甚多前往參拜者。汕頭市信眾是日多炒 麵條 ,並買鹵鵝肉吃。南澳島漁民崇奉媽祖,是日家家戶戶 做媽生 ,不出海作業,廟前演 大戲 。 天后寶誕 ,即 媽祖誕辰 ,也稱為 天后誕 、 媽祖生 、 天妃誕 、 天妃祭 ,是慶祝 天后 (媽祖)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,在每年 農曆 三月廿三 。相傳天后(媽祖)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。天后 廣州 、 香港 、 澳門 、 汕尾 、 汕頭 ( 南澳 )、 三水 、 閩東 、 閩南 、 臺灣 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 海神 ,更是 莆田 的鄉土神 [ 1 ] ,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許多信眾於各個天后(媽祖)廟宇慶祝。 舊俗廣州 疍家 人視為大節,鄉村有天后廟的均打醮慶賀 [ 2 ] 。舊日河南(海珠區)沙園一帶最為熱鬧,迎神出遊時非常多人。此鄉雖無 天后廟 ,卻有天后像。每年誕前必求神 問杯 ,占卜到某街就把神像送其所在的公所或祠堂供奉。是日一迎一送,各街均出儀仗、樂手,或 舞獅 舞龍 ,於各村遊行。各村當其時會在村口、祠堂備好祭品迎神駕。各家亦會擺上香花祭品,待天后像經過便放爆竹。一連三天做 神功戲 ,訪客亦住下三天,慶賀一番。 天后誕一般慶祝程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,在傍晚開始還神、還花炮; 子時 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、拜神,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及讀祝文等。在天后誕正日,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。當慶祝表演完畢後,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。最後,舉行隆重的抽炮儀式。 天后誕時,村民除了 舞龍 舞獅 、 朝拜 天后 、 出會 、 巡遊 外,還舉行盛大的盆菜宴。 盆菜 是 香港 獨特的傳統菜式。傳統盆菜以 木 盆盛載,材料則一層疊一層的排放。不過,為了能吃到熱騰騰的盆菜,現今盛載的器皿都以 銅 盆及 鋅 盆代替笨重的木盆。亦有天后誕主辦者,於晚上在 粵式酒樓 設宴,款待善信,席間有人表演及拍賣「勝意品」。 天后誕的慶祝活動主要在天后廟前的空地舉行,但如活動需移師其他地方,神誕值理會便會把天后的行身(小神像),從天后廟移送至賀誕活動地點,這個儀式稱為「接神」。此外,值理會成員也會把區內其他神廟中神明的行身請出,一同至神棚慶誕。